北京推进全域人身损害赔偿“同城同价”
人民网北京12月16日电 (薄晨棣)今天,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举行新闻通报会,通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重点项目完成情况和主要成果。
据介绍,北京高院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立足审执工作实际,为群众解决了一批实际问题。通过建立12368热线回拨机制、深化落实工单回访机制,促进群众诉求得到实质性响应。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法院成功回拨未接通来电48560个,联系法官到位率100%。
同时,在超大型社区深化“夜间法庭”试点,对部分简单民事案件利用下班时间开展诉讼活动。“夜间法庭”处理相邻关系、婚姻家庭、房屋租赁纠纷等各类案件2000余件,90%以上案件通过“云庭审”模式进行,为解决因职住分离导致的诉讼难问题找到一条有效路径,让特需人群诉讼更便捷。
推进全域人身损害赔偿“同城同价”此前引发社会关注。在前期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城乡统一试点工作基础上,北京高院进一步统一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将试点民事案件类型范围由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交通肇事刑事案件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扩大至全市法院受理的所有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对死亡赔偿金、残疾赔偿金和被扶养人生活费的计算标准,采取“就高原则”,统一调整为“按照北京市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标准计算”,不区分城镇与农村,真正实现“同案同命”“同城同价”。
“试点以来,对于侵权事实清楚的案件,当事人就死亡赔偿金和残疾赔偿金的赔偿标准无需举证,赔偿标准适用清晰统一,既提高了审判效率,又减少了类案改判情形,审判质效明显提升,目前已惠及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当事人百余人,当事人获赔数额共计6000余万元。”北京高院政治部主任李旭辉表示。
此外,北京高院通过“向技术要速度、用专业增便利”提高诉讼服务质量,推进民商事案件网上诉讼无纸化,完善无接触式诉讼服务和“北京云法庭”,深化电子卷宗运用,升级发款系统,联合北京市司法局向社会公布《委托司法鉴定规范指南》,实现网上立案数量同比增长47%,从当事人提出鉴定申请到法院委托鉴定用时同比缩短51.5%,对外委托机构平均审查受理时间同比缩短35%,委托退案率由31.1%降低至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