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过度包装”需要法治力量
“过度包装”所造成的危害不可小觑,既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又助长奢侈浪费、畸形消费的不正之风,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近日,一则“前高管倒卖废纸箱牟利超68万元”的新闻登上热搜。网友们惊叹“废纸箱能卖这么贵”的同时,也不约而同关注到了过度包装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这种乱象正愈演愈烈,成为行业“标配”。2020年,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一份抽查结果显示,50批次商品中有12批次存在过度包装问题,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普遍性。
“过度包装”所造成的危害不可小觑,既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又助长奢侈浪费、畸形消费的不正之风,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尤其是“奢侈包装”造就的“美丽垃圾”现象,已经越来越突出。目前国内每年产生的2亿吨生活垃圾中,就有4000万吨是包装物。
尽管我们倡导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可铺张浪费、破坏环境的“奢侈包装”却屡禁不止。诸如什么“天价月饼”“豪华粽子”仍如过江之鲫,混迹于市场,还有那些含金带银,名贵烟酒的“套装”等,更是身价高得离谱。由此可见,摒弃过度包装,提倡绿色包装,不能仅靠商家的自律,更需要法治的力量。
所幸的是,近年来国内已全部启动食品包装市场准入,过度包装被列为监管的重点之一。而严格的量化规定,无疑将成为一把遏制过度包装的利器,也为今后的执法操作提供了依据。现在国家已经明确将抓紧研究遏制商品过度包装的长效机制:一方面建立完善遏制商品过度包装的法律法规,加快循环经济方面的立法,制定和完善包装物生产和使用标准,明确规定包装物的容积、材耗、成本等指标,形成完整的包装物标准体系;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和税收调节作用,制定遏制商品过度包装的价格政策和税收政策,切实加强对包装物及其回收利用的管理,强化对过度包装的处罚力度。
消费者早已开始厌倦商品奢侈无度、花里胡哨的包装。作为商家也应该意识到华而不实、“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充其量只能取宠一时,靠卖“皮”赚钱势必走向式微。